中国高精度降雨侵蚀力分布数据
浏览次数: 913 下载次数: 0
降雨侵蚀力因子(Rainfall Erosivity Factor,简称R因子)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其修订版本(RUSLE、RUSLE2)中表征气候条件对土壤侵蚀作用的重要参数,主要反映单位时间内降雨和径流对土壤所产生的冲刷和侵蚀潜力。在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价与建模中,R因子的空间分布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输入数据之一。
R因子的计算主要基于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其物理含义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降雨所产生的动能乘以最大30分钟内的降雨强度(EI30),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经验基础。在实际应用中,R因子的估算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基于降雨动能(E)与最大降雨强度(I)的方法
这是最为经典和精确的计算方式,即通过气象站的逐时或分钟级降雨资料,计算每次降雨事件的动能E和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进而求得EI值。全年累加可得年R因子:其中,为第k次降雨的总动能(MJ·ha⁻¹),为该次事件中30分钟内的最大降雨强度(mm·h⁻¹)。
然而,该方法对降雨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度要求较高,尤其需要分钟级别或小时级的降雨观测数据,这在大尺度区域和长时间序列研究中往往难以获得。
基于降雨量的经验估算方法
鉴于高时效降雨数据的缺乏,许多研究采用年降雨量(P)或月降雨量(Pm)构建R因子的经验模型。这类方法通过统计大量实测R因子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回归模型,如:其中 为年降雨量,为第i个月的降雨量,、为回归系数。这种方法不需高时间分辨率的降雨数据,适用于区域尺度评估,特别是在数据缺失或历史回溯分析中广泛使用。
据名称 | 中国高精度降雨侵蚀力分布数据 | |
数据类型 | 栅格 | 矢量 |
数据格式 | GRID、TIFF | Shapefile,Geodatabase |
分辨率/比例尺 | 10m、30m、100m、250m、500m、1km等多种分辨率 | 1:10万 |
覆盖范围 | 中国全境陆地 | |
坐标系 | 默认投影为Krasovsky_1940_Albers其他坐标系可进行投影转换 | |
时间序列 | 基本时间序列: 1951年-2024年 可定制产品: 2025年以后任意年份 |
数据下载说明:
数据名 | 操作 |
---|
会员登录后,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数据样例,有问题请咨询客服微信(请扫客服微信二维码)
数据使用说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平台权益、扩展数据中心服务、评估数据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地理遥感生态网平台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
中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地理遥感生态网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www.gisrs.cn);
英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依据以下规范注明: The data set is provided by Geographic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network platform(www.gisr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