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C-SAR星
浏览次数: 591 下载次数: 0
1米C-SAR卫星(2颗) 是空基规划首批立项的业务星, 与高分三号卫星实现组网运行,以满足海陆观测快速重访需求,为我国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 卫星数据业务化应用提供支撑。1米C-SAR卫星充分继承高分三号卫星的成熟技术, 主载荷仍为C频段多极化SAR载荷,并在高分三号卫星的基础上, 扩展了船舶监测、星上SAR实时处理与自主轨道保持能力,提高了成像质量、探测效能以更好的满足海洋、应急、国土、地质、环保、水利农业、气象及海军等多个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
1米C-SAR 01星和02星分别于2021年11月23日和2022年4月7日成功发射,相比于高分三号卫星,1米C-SAR采用了TOPSAR模式替代传统扫描模式,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宽幅成像存在的“扇贝效应”。增加了AIS船舶定位技术,及时更新海上船舶的位置信息并引导对船舶成像和识别,及时掌握海洋气象、航行信息等数据,有助于保障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此外,增加了星上实时处理器,在特定观测模式下可以即时进行数据处理,省去了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对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1米C-SAR星与高分三号卫星形成三星组网,单侧视情况下平均重访周期由单星3天缩短至三星小于1天,显著提升了SAR卫星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进一步提升卫星对海洋信息服务支持以及灾害应对处理能力。通过三星编队飞行,可快速形成有效的干涉基线,开展地面形变干涉测量的业务化运行,可广泛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地震监测、冰川运移监测、公路铁路形变监测和山体滑坡监测等。
轨道和传感器技术参数
项目 | 参数 | |||
---|---|---|---|---|
卫星标识 | 1米C-SAR | |||
运载火箭 | 长征四号丙 | |||
发射地点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
卫星重量 | 2950 kg | |||
设计寿命 | 8年 | |||
轨道高度 | 755 km | |||
轨道类型 | 太阳同步回归晨昏轨道 | |||
波段 | C波段 | |||
常规入射角 | 20°~50° | |||
扩展入射角 | 10°~60° | |||
成像模式名称 | 分辨率/m | 幅宽/km | 极化方式 | |
聚束模式 | 1 | 10 | 单极化 | |
条带成像模式 | 超精细条带 | 3 | 30 | 单极化 |
精细条带1 | 5 | 50 | 双极化 | |
精细条带2 | 10 | 100 | 双极化 | |
标准条带 | 25 | 130 | 双极化 | |
全极化条带1 | 8 | 30 | 全极化 | |
全极化条带2 | 25 | 40 | 全极化 | |
TOPSAR模式 | 窄幅 | 50 | 300 | 双极化 |
宽幅 | 100 | 500 | 双极化 | |
全球观测 | 500 | 650 | 双极化 | |
波成像模式 | 8 | 20 | 全极化 | |
扩展入射角 | 低入射角 | 25 | 130 | 双极化 |
高入射角 | 25 | 80 | 双极化 |
数据下载说明:
数据名 | 操作 |
---|
会员登录后,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数据样例,有问题请咨询客服微信(请扫客服微信二维码)
数据使用说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平台权益、扩展数据中心服务、评估数据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地理遥感生态网平台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
中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地理遥感生态网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www.gisrs.cn);
英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依据以下规范注明: The data set is provided by Geographic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network platform(www.gisr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