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影像
国内卫星 更多>>
国外卫星 更多>>

高分多模卫星影像

浏览次数: 1752    下载次数: 0

数据详情

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多模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分辨率最高的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0.5米分辨率敏捷智能遥感卫星,于2018年立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PPP)建设实施。高分多模卫星行业用户包括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配置了4类有效载荷:1台分辨率全色0.5m/多光谱2m的高分辨率光学相机、1台20通道的大气同步校正仪、1套数据传输设备(含在轨图像处理、区域提取功能)、1套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将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农业、环保、林业等多个行业的几十种业务,进一步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开发利用、地质勘查以及应急减灾、农业调查、住建监测、林业保护等领域的高精度数据需求。当天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该卫星首轨下行数据。

主要参数

项目参数
卫星重量2400 kg
设计寿命8 年
卫星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圆轨道
高度643.8 km
倾角97.96°
回归周期29 天
轨道周期97.5分钟
重访周期全球平均重访不超过2天
降交点地方时10时30分
成像模式与能力同轨多点目标成像模式单轨成像条带数量不少于20个
同轨多条带拼幅成像模式最大拼接条带数量可达6个,最大条带长度可达90km
同轨多角度成像模式同一目标多角度成像最大次数可达10次
同轨立体成像模式两视立体成像条带长度最大可达200km
三视立体成像条带长度最大可达60km
沿迹/非沿迹主动推扫成像模式具有与星下点轨迹任意方向的目标条带推扫成像能力,条带长度最大可达300km
高分辨率相机谱段范围全色0.450~0.900 µm
多光谱0.400~0.450 µm
0.450~0.520 µm
0.520~0.590 µm
0.590~0.625 µm
0.630~0.690 µm
0.705~0.745 µm
0.770~0.890 µm
0.860~1.040 µm
星下点地面像元分辨率全色谱段 0.5m
多光谱谱段 2m
星下点幅宽≥15 km
静态传函全色≥0.18,多光谱≥0.25
信噪比最大信噪比:ρ=0.7,θ=70°,默认级数,≥48dB
最小信噪比:ρ=0.05,θ=15°,默认级数,≥23dB
典型信噪比:ρ=0.2,θ=30°,默认级数,≥37dB
量化位数12 bit
实验室定标精度绝对定标精度≤7%
相对定标精度≤3%
无控制点图像平面定位精度≤10m(星下点,1σ)
大气同步校正仪光谱及偏振490nm±10nm(偏振);550nm±10nm;670nm±10nm(偏振);870nm±20nm(偏振);
910nm±10nm;1380nm±20nm;1610nm±30nm(偏振);2250nm±40nm(偏振)
幅宽≥15 km
量化位数14 bits
数据存储与压缩数据存储≥5T bits
全色数据压缩比4:1、2:1、不压缩可选
多光谱数据压缩比2:1、无损压缩可选
数据在轨处理云区域判别厚云判别检测率:≥93%
厚云判别虚警率:≤3%
(不区分厚云和雪)
特定区域提取可处理图像尺寸:15km×15km(一景)
快速处理时间:≤30s(一景)
在轨几何校正精度星下点平面定位精度≤100m(1σ)
对地数据传输对地频段X 频段
对地调制方式8 PSK
对地传输码速率2×800 Mbps(正交极化频率复用)
卫星姿态控制姿态指向精度≤0.01°(3σ)
姿态稳定度≤0.0005°/s(3σ)
姿态测量精度≤0.001°(3σ,在轨实时,惯性空间)
姿态机动范围俯仰/滚转方向±45°,偏航方向±90°
姿态机动速度绕任意轴机动并稳定度至0.002°/s时,10°/15s、25°/20s、40°/25s


数据下载

数据下载说明:

数据名 操作


会员登录后,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数据样例,有问题请咨询客服微信(请扫客服微信二维码)

数据使用

数据使用说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平台权益、扩展数据中心服务、评估数据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地理遥感生态网平台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

       中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地理遥感生态网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www.gisrs.cn);

       英文发表的成果致谢中依据以下规范注明: The data set is provided by Geographic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network platform(www.gisrs.cn)。